首頁 > 正文

紅網新媒體集團總編輯肖世鋒:從“紅椒”到“青椒”,面向新青年的輿論引導

2024-10-16 16:01 | 來源: 中國記協(xié)網
【字號: 打印  
Video PlayerClose

  關于紅網,很多人都會問同一個問題:為什么叫“紅網”?

  作為國內第一批成立的地方重點新聞網站,紅網從2001年誕生的第一刻起,就擔負著建設“互聯(lián)網上的湖南主流傳播平臺”的使命。取名“紅網”,一是寓意紅網的“根”在湖南;二是時刻提醒不忘“本”:紅網的“紅”,是底色、是責任、是擔當;紅網的“網”,是平臺、是陣地、是戰(zhàn)場。

  今天的紅網,不忘初心。作為湖南新聞總匯,我們建有業(yè)態(tài)完整的“網、報、端、微、視、頻”六位一體的傳播矩陣,和下沉徹底、覆蓋廣的省市縣三級內容共生體系,每天原創(chuàng)內容超過1000條,聚合湖南資訊超過13000條;今年以來,就已推出原創(chuàng)報道10萬余篇,專題500多個,端內閱讀量超過百萬的作品1800多篇。

  特別是我們獲得中國新聞獎品牌欄目的《問政湖南》《百姓呼聲》《消費維權》等民聲矩陣,在湖南省委、省政府的關注重視和各級宣傳網信部門的支持下,集聚了湖南全省80%以上的網民訴求。全省有443位黨政一把手(包括14市州委書記、122個縣區(qū)委書記)、8500余家黨政機關入駐主動認領辦理網民留言。20多年來已累計實質性解決網民訴求超過100萬條,僅今年1-9月就回應交辦解決網民訴求152453條。紅網的“網上群眾工作部”湖南的網民都知道,“有事找紅網,事事有回響”。

  今天的紅網,不辱使命。以建網之初即創(chuàng)辦的“紅辣椒評論”欄目為代表,我們聚焦國之大者、民之大業(yè),熱點話題不缺位,關鍵時刻不失聲,23年來已累計刊發(fā)時事評論作品超過20萬件,活躍的評論作者超過2000人。

  “紅辣椒評論”因此獲評第17屆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,全國唯一4次獲推年度“中國互聯(lián)網站品牌欄目”。因為“紅椒”的全國影響力,紅網得以連續(xù)承辦執(zhí)行《好評中國》網絡評論大賽,僅2023年度就全網征集到作品88507件,有力引導了網上輿論,實現(xiàn)了全網“好評如潮”。

  23年來,“紅辣椒評論”始終堅持“草根發(fā)聲”,連續(xù)19年舉辦時評研討會,堅持打造中國時評界的“黃埔軍?!?,致力于給年輕人搭建表達發(fā)聲的平臺,提供展示青春的舞臺、構筑“向上、向善、向新”的看臺。

  因為互聯(lián)網是屬于年輕人的。出生于1995年-2009年的Z世代年輕人超過30%。90后有2.3億人口,而00后則有1.46億。作為互聯(lián)網的原住民,他們表達意愿強,活躍度高,是平臺流量的主要提供者。

  如何捕獲這些新生代的注意力?2013年以來,紅網持續(xù)推進“青年+”戰(zhàn)略,連續(xù)10年舉辦全國大學生“評論之星”選拔賽,聚焦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群體,專門研發(fā)在線投稿互動數據平臺,打造集賽事與培訓于一體的 “青椒評論”專欄,創(chuàng)造了“新聞評論學界+新聞傳播業(yè)界”聯(lián)動融合的全新模式,目前活躍在國內媒體圈的青年評論員幾乎均參加過“評論之星”的海選。

  現(xiàn)在,紅網“青椒評論”已覆蓋532所高校的新聞傳播院系,在冊的活躍青年評論員超過12000人,年均供稿超2.5萬件,日均編發(fā)80-100篇來稿,關注的話題涉及許多熱點?!扒嘟吩u論”突出策劃引導、共同參與,這些年陸續(xù)推出了《新春椒響曲》《青椒觀兩會》《青椒學黨史》《精神譜系青年談》《主題教育青年漫評》等等專題,給青年學子量身打造沉浸式的互動實踐平臺,因此被譽為培養(yǎng)高素質評論人才的“種子計劃”。

  從“紅椒”到“青椒”的這十年,正是“媒體深度融合”的十年。媒體融合面對的是新時代,聚合的是新生代,不僅是傳統(tǒng)媒體與新型媒體的融合,還是文化自信與科技創(chuàng)新的融合,更是媒體責任與社會治理的融合。

  而這,正是今天這個“社會責任論壇”的主題所系,正是作為主流媒體挺進網絡主戰(zhàn)場,占領主陣地、掌握制高點的使命所在、責任使然。

責任編輯: 葛燕燕
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86731